8月20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智慧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课题成果评审会在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富华校区举行。此次评审会重点考察智能干预辅具“嗨小保”的数字化康复成果,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任王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教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卫红主任医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言语康复科原主任李胜利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杨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梁爱民主任医师等多名专家出席,并参与评审。
此次的课题成果汇报聚焦四个维度,评审组将从“嗨小保”的软硬件呈现、知识产权专利、成果推广、产品性能来验证嗨小保作为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智慧康复辅具的实际应用效果。
(图为:课题成果汇报现场图)
残疾人辅具紧缺,孤独症家庭康复存困境
据中国残联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到8500万,其中很多人都需要辅助器具,但目前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和公共服务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仅为62.9%,远远无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等需求。
孤独症作为一种儿童发展障碍代表性疾病,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精神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000万自闭症人群,并以每年10%速度增加。在“家校共育”愈发成为干预共识的今天,家庭康复要真正落实,仍然存在干预时长不够、家长获取干预知识成本过高、理论难以付诸实践、康复效果无法记录追踪等问题。
嗨小保作为中国残联课题《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智慧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的成果,正是在解决孤独症家长家庭康干预痛点的需求下面世。该课题在中国残联的支持下,由北大医疗脑健康和中科物栖作为课题承担方。
北大医疗脑健康是由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共同打造的儿童康复领域智慧平台,聚焦儿童康复领域,依托医疗、教育、科技、管理优势,输出多场景一体化康复知识、技术及服务,旨在推动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进程。
中科物栖是中科院计算所孵化出来的前沿科技企业,核心团队为Intel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元陶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磊博士任CEO,拥有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智能AI芯片、超微计算机系统、人机物智能操作系统、物栖云平台。
瞄准家庭干预痛点,以嗨小保为首的智能辅具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
嗨小保作为国内首款针对孤独症儿童能力发展提升的智慧式家庭干预工具,由北大医疗脑健康与中科院计算所所属企业中科物栖共同研发,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以应用行为分析理论(ABA)为基础,可以为不同需求和阶段的孩子提供在线技能评估、配置干预方案、便捷式数据记录、康复效果分析等功能服务,与机构配合使用,每一天每一步陪伴孩子的成长。
据悉,嗨小保包括数据记录功能、语音导航、训练模式、训练内容四个方面的成果。从服务设计上覆盖了孩子0-6岁所需要掌握的9大技能领域,使用者可以用嗨小保对孩子进行技能评估,根据呈现的能力分析对孩子进行有侧重的强化,嗨小保内置的技能教学包可以让家长直接通过观看教学动画和视频在家中进行干预。同时,通过嗨小保与嗨宝快学的数字化系统链接,能够让康复师就将当天的作业直接推送到家长手中,从智能硬件上保障家校的联动。
图为: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任王琦正在使用“嗨小保”配套APP
同时在嗨小保的家长使用感受调查问卷中显示,95%的家长认为在使用整个嗨小保评估体系后,家长对于孩子的能力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96%的家长们认为在评估后推送的技能练习是符合孩子情况的;82%的家长认为在使用嗨小保方法进行训练后,孩子的能力是有所提升的;95%的家长觉得嗨小保做到了延伸机构训练,真正的实现了家庭和学校或者机构之间的一个联动;80%的家长认为在嗨小保的指导下,家庭训练更加的规范化,这也就解决在家庭训练当中经常会存在的四大困难。
在展示后,到场专家对于嗨小保的数字化干预成果表示了认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认为,在疫情干扰线下干预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以嗨小保为代表的智能干预辅具解决了许多家长的燃眉之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杨莉教授表示,嗨小保作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辅具来说,研究流程非常规范,比较准确地抓住了目前康复训练领域的难点。
图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右)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卫红就“嗨小保”数字化干预成果展开讨论
总体来说,嗨小保作为国内首款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智慧康复辅具的表现不俗,瞄准了当前家庭干预的痛点,提供了专业的干预知识和详细的数据记录,连接机构与家庭,实现了“家校共育”。来自嗨小保研发方的北大医疗脑健康课题组成员在成果评审后也表示,嗨小保在未来还将继续完善,根据家长们的需求和孤独症的康复干预现状进行不断地迭代,使干预更精准,让专业康复深入每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