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26日,贵阳银行发布半年报,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同时,净息差、净利差、总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也全线下降,不良率却出现上升。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虽然高于监管要求,但较去年同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贵阳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7415.36亿元,较年初增加358.67亿元,增长5.08%,继续保持贵州省第一大法人金融机构地位。  在总资产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贵阳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却不容乐观。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下降12.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降7.20%。  对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的原因,贵阳银行表示,“一是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叠加LPR利率下行带动新发放信贷资产利率下降,以及存量资产利率调降、资产结构调整等因素,利息收入同比减少;二是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01  业务收入、盈利能力全线下降  正如贵阳银行自己所说,利息收入是拖累该行营收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贵阳银行的各项业务收入共135.2亿元。在该行的收入结构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占比56.1%。截至6月末,贵阳银行该项利息收入为75.85亿元,降幅9.16%。  虽然大降9.16%,但发放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在贵阳银行各项业务收入中,已经算表现比较好的了。业务收入占比位居第二位的债券(及其他投资)利息收入,降幅达到了13.14%,金额为21.94亿元。  在贵阳银行披露的10项业务收入明细中,只有其他项目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两项降幅低于5%,分别为-2.1%和-2.83%;存放同业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和信托及资管计划利息收入降幅都接近四成;拆出资金利息收入更是暴降97.61%。  各项利息收入的全面下降导致贵阳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大幅下降,降幅达到了15.26%。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9.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86亿元。其中,规模因素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1.6亿元,利率因素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7.26亿元。  不难看出,利率因素是导致该行利息净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贵阳银行的净息差下降0.28个百分点至1.53%,净利差下降0.2个百分点至1.55%。不过,净息差下降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而且贵阳银行的净息差水平较城商行平均的1.37%仍旧高出不少。  其他盈利指标方面,贵阳银行也是全线下降。其中,总资产收益率下降0.04个百分点至0.35%。  对于未来的经营情况,贵阳银行坦承,“市场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趋势加深,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逐渐下行,净息差收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盈利明显承压。”  如贵阳银行自己在中报中所说,公允价值变动是该行业绩下降的另一主要原因。上半年,贵阳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盈利3.43亿元变为亏损5.11亿元,同比暴降249.11%;而投资收益则增至17.39亿元,大涨70.44%。  02  不良率微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盈利能力下降的同时,贵阳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同期上升0.12个百分点,至1.7%,高于商业银行平均1.49%的水平。对于不良率上升的原因,该行在中报中表示,是因为按照风险分类审慎原则将部分暴露风险的企业纳入了不良。“本行将密切关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风险,加大存量不良清收处置力度,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从行业分布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仍是贵阳银行不良风险主要来源。  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从去年同期的1.05%升至1.75%,“因为部分存量房地产开发客户风险质态劣化,不良率较年初略有上升;随着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的深入,本行房地产不良资产中损失类不良贷款的规模及占比下降,相应房地产贷款信用减值金额有所下降。”贵阳银行在中报中表示。  批发零售业不良率虽较年初下降0.44个百分点至4.58%,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对于下降原因,贵阳银行表示,是因为加大了对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同时,为了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贵阳银行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8.06亿元。  不良率提升的同时,贵阳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18.43个百分点,至238.64%,但仍旧高于商业银行平均的211.97%。资本充足率有所降低,但“资本水平保持充足,均符合监管要求”。具体数据为:资本充足率14.97%,一级资本充足率13.7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3%。  03  业绩双降疲态已持续两年半  值得关注的是,贵阳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双降并非今年上半年才首次出现,而是始于2023年。2023年,贵阳银行营收150.96亿元,同比下降3.5%;归母净利润55.62亿元,同比下降8.92%。2024年该行营收149.31亿元,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51.64亿元,同比下降7.16%。也就是说,贵阳银行业绩双降的疲态已经持续两年半。  虽然业绩连续双降,但去年贵阳银行董事长张正海和行长盛军的总薪酬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该行在去年年报中披露,二人薪酬上涨的原因是领到了2021年-2023年任期的薪酬激励,分别为31.31万元和25.65万元,基本薪酬并没有明显增长。  在去年的年报致辞中,行长盛军曾表示,贵阳银行盈利能力总体稳定,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是他却只提及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金额,并未提及涨跌幅。  而且,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注意到,即便是2021年-2023年,贵阳银行的业绩也难言亮眼。其中,2021年该行的营收下降了6.7%,归母净利润上涨2.07%;2022年实现双升,但幅度都不大;2023年即开始了双降的序幕。  《贵阳银行薪酬管理办法》显示,该行职工薪酬由基本薪酬、激励薪酬、补贴性收入和福利性收入四部分组成,并按照“市场竞争、强化激励、业绩导向、动态调整”的原则,划分不同专业序列确定岗位薪酬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薪酬分配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  2025年还剩4个月,董事长张正海和行长盛军能否带领贵阳银行扭转业绩双降的颓势,以及能否继续领到激励薪酬,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将持续关注。

推荐内容